“教书育人奖”获得者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的“传播者”

发布者:尤军发布时间:2019-09-26浏览次数:154

1988年卢现祥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他任教的第一门课程是《政治经济学》。那时候没有多媒体,从讲授到板书,他从不看教材或讲义,学生们都佩服他能把整本教材都记在脑子里。从站上大学讲台到成为中国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卢现祥已在经济学研究和教学领域辛勤耕耘三十余载。

讲台上传播经济学理论

卢现祥一直坚持本科课堂的教学工作,他为本科生讲授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还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博文杯等学生科研活动。许多学生在初学经济学理论时往往觉得枯燥乏味,而卢现祥运用理论的魅力和丰富的实际,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经常有校内外的学生来信或来邮件向他请教一些学习或经济学中的问题,卢现祥也总是耐心解答,还会把学生网上评教作为自己改进教学的依据,“当你感觉到教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且从中得到乐趣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很幸福;带着幸福感去给学生上课,一定不会差到什么地方去。”

卢现祥说他是一个“传播者”,这些年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所作的报告有多少次,自己也记不清了,他说作报告的“外部性”很大,一个观点,一种思路,对决策者的影响——其价值有时是难以计量的。这也是他热爱教学的动力。

教学相长  教研结合

从教三十多年,卢现祥始终坚持一个基本信念:教学相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他给研究生讲《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作选读》,科斯、诺思、布坎南等等这些经典原作的讲授深深感染了学生们,授课效果广受好评。其中一个研究生提出,老师为什么不把讲稿写成书?这便是卢现祥代表作《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一书的来历。

1996年出版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是我国第一本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的专著,也奠定了卢现祥作为国内新制度经济学系统研究者之一的学术地位。当时没有电脑,这本书是他在稿纸上一字一句书写出来的。该书不仅获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经济学三等奖,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索引(CSSCI)研究中心提供的1998年至2003年数据,在“五年内在经济学领域被引100次以上的著作”中该书排名第9。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分析,《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学论文引用较多的国内学术著作中排第3名,是制度经济学领域中被引次数最多的国内学术著作;同时还成为国内少数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四个学科引用都能上榜的专著。

卢现祥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令学生印象深刻,他的博士生说:“每次去办公室找他,基本上都是见到卢老师正在埋头书堆里……之前对他的敬畏和拘谨就是在一次次交流中淡去的,一讲到学术研究我们都比较有兴趣,就没有了距离。”他的另一本著作《寻找一种好制度———卢现祥制度分析随笔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经济问题,出版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凤凰网、当当网等多家网站纷纷转载或连载,还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成果普及奖。

不断探索的新制度经济学传道人

编写教材是传播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卢现祥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被多所学校(社科院)当作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指定参考书或教材,还有学校把这本书作为博士生、硕士生入学考试的教材。为了满足国内大学对新制度经济学教材的需求,卢现祥继续投入到新制度经济学教材建设中。其中21世纪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获武汉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另一本《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则被中国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等十几所大学使用,被政治学等学科推荐为参考书和中国学生学习经济学应读的基本书籍。近两年卢现祥又投入大量时间对《新制度经济学》(第三版)进行精心修订。此外他还主编了《经济学通论》《法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多部教材。

不仅重视教学工作,卢现祥还注重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担任经济学院院长期间,他积极参加国家质量工程的建设,是国家级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负责人,并主编了《经济学专业特色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一书。他一直关注我国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如2000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制约我国经济学发展的因素》,引起了较大反响。教书育人的突出成绩也让卢现祥被湖北省高工委评为“优秀党员”、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北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