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荣:“待久了的红石村就是家”

时间:2019-11-21浏览:283

师兄化身引路人

 2017年,学校选拔精准扶贫驻咸宁市通城县麦市镇红石村第三批工作队员。也是在这一年,王建荣的同系师兄陈艳辉倒在了扶贫工作一线。201741日,陈艳辉正准备去赫山区汇报安化县对口帮扶的工作方案时,因突发疾病,匆匆告别人世,将生命永远定格在48岁这个正当作为的年龄。时任统计与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的王建荣随同学校一起去看望了陈艳辉的家属。看到陈艳辉师兄工作了几十年连房子也没有,只能住在爱人任教的中学用木板在教室隔出的隔间,而各种捐赠证书却摆满一床。“当时,我就在想,人为什么活着,要为社会做些什么?” 受到师兄事迹的影响,又想到孩子即将高考完不用牵挂,于是王建荣毅然第一个报名扶贫,并成为了连续两期的扶贫工作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

满怀一腔热血踏热土

20178月,王建荣带着愧疚、含泪将专程来武汉治病的老母亲送上返回陕西老家的火车,携带简单行李,直接从火车站赶往驻点村。初到任时,语言成了王建荣最大的障碍。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红石村,他在网上买了两本与通城方言相关的书籍,没想到打开后才发现这是用于专业研究语言文字的,对学习当地方言并无实际帮助。就在他哭笑不得、一筹莫展时,竟然在房东家地上的一堆书中找到了需要的书。“这本书就像初学英语的时候一样,‘thank you’就是用汉字标上‘三克油’,那就容易多了。”王建荣举例说。再加上和村民的朝夕相处,王建荣边听边学,没多久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踏入红石村,正赶上整村脱贫出列前紧张的准备工作,他立即召集村两委班子和工作队同志,学习各级文件精神和政策规定,对照村出列“九有”指标,研究制定红石村脱贫迎考方案。同步制定并完善工作队驻村工作制度,白天晚上加班加点,翻山越岭,与工作队员一起走村入户走访贫困家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脚步就走遍了全村两百多户人家,基本熟悉了村情民情。这为之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的坚实的群众基础。


建强基层组织强堡垒

20178月,王建荣到红石村的时候,村两委班子3人,高龄化现象明显,平均年龄近50岁,文化程度低。他积极协调联系,利用咸宁市“**计划”的契机,竭力争取,于20185月为村里补充了1名高中毕业的村支部书记助理。同时着力培养后备干部,利用2018年下半年村两委换届的契机,动员从部队转业,敢创敢干且富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同志,充实村两委班子。目前村党支部书记1993年出生,党支部副书记1992年出生,均为部队转业的优秀青年,支部委员为前村支部书记助理。他还鼓励动员村支部书记深造学习,现已经成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一年级业余班学生,攻读乡村旅游专业。目前村里入党积极分子10名,后备干部2名,今年发展党员1名。

  

为民办事服务树形象

王建荣去村里之前专门买了一双布鞋,一穿就是两年。他说:“来到这里就要把自己当成农村人。”他将自己的私家车作为村民们临时的出行工具,村里谁家孩子或老人生病了,只要王建荣知道了,会立即送他们去医院诊治。村里一个贫困户,2016年患肺癌,每年都要到武汉同济医院进行复查,由于离家太远,需要住院一段时间,而床位又十分紧张,王建荣找熟人联系医生,并开车送他到武汉,安排好以后还请他夫妇俩用晚餐。一个贫困户,家里三个小孩均为智障,经过王建荣先后多次到县特殊学校进行协调,今年春节以后,两个孩子均已顺利入学就读。一个贫困户要进行危房改造,他多方协调校友捐资解决资金缺口,目前,新房已经建好,并已通水通电。一个村民被蛇咬了,儿女都不在家,他到医院陪护敷药,村里农户与务工单位发生纠纷协调、喝醉酒的、孩子不会做的数学题、甚至调解夫妻矛盾,处处都能看到王建荣的影子,村支部委员吴满意说:“王书记就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王建荣的真情付出和踏实作风,树立了学校驻村工作队良好的形象。

推进精准扶贫挖穷根

王建荣驻村以后,带领工作队干部,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特别是学校党委组织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前期工作队的基础上,抓产业扶贫,逐步优化产业管理模式,巩固脱贫成果,开拓新产业。目前村里稳定的产业有油茶、扶贫超市、生猪养殖、光伏电站、九曲泉豆制品厂、五和堂中药材合作社;抓民生工程,拓宽硬化了1公里的通村公路,1.4公里道路刷黑项目也已经招标完毕,易地搬迁安置房建设,村内全域绿化、厕所改造、电网改造、饮水改造、点亮村庄、小桥复建等等;抓健康扶贫,协调学校医院持续到村“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累计发放免费药品近10万元,协助办理特殊慢性病医疗资格证十几人,组织动员健康体检累计300多人次,协助农户报销住院费用等等;抓教育扶贫,先后协调向麦市中学小学、黄龙学校、幼儿园捐赠各类图书、体育器材、教学设备累计价值30余万元。抓物质帮扶,先后协调学校、校友以及社会企业向村委会和贫困户捐赠衣物及办公设备10余万元。抓消费扶贫,先后帮助贫困户销售生猪、土鸡、竹笋等农土特产品累计上十万余元,协调帮扶资金120多万元。



不计个人得失讲奉献

王建荣同志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去年元旦下雪,他放心不下,开车回到村里,查看有无受灾群众,还跑到农户何金欧老人家里,一摸床上的被子,发现不暖和,立即跑到镇上买回棉被送到家里。他想到肯定还有其他农户有类似情况,于是召集各小组长进行摸底统计,工作队群策群力,联系校友和社会企业分两批捐赠解决了全部的越冬棉被问题。他发现村干部为晚上在家里加班没有电脑而苦恼,便自掏腰包给他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他还自己个人先后累计贷款30万元,帮助解决村里的民办企业周转资金困难。他联系麦市中学,将自己的女儿送去支教,女儿回到村里,利用晚上的时间还为村里的小孩辅导作业。两年的时间里,他的车子跑了7万多公里,高速爆胎,山路滑坡,而他却一直勇往直前。

组织肯定鞭影自奋蹄

两年时间里,王建荣带领工作队干部驻村帮扶,得到了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和鼓励:通城县电视台《在扶贫一线》栏目组对工作队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2018年,学校驻村工作队被通城县评为优秀工作队,全县共有144个省、市、县驻村工作组,荣获表彰的只有15个,我校驻村工作队也是三个省队中唯一获得表彰的单位;2019年,他本人也被评为湖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事业单位考核优秀等次,这在咸宁市15个驻村工作队50多位干部中是唯一一个“双优”个人。村支部书记还带领村民代表到学校给学校赠送“践行使命,惠泽一方”荣誉牌匾,代村民送给驻村工作队感谢牌匾和感谢信,代村里贫困户何汉平转交了锦旗。


在采访结束时,王建荣特别说,这些成绩都是前后两期工作队全体队员共同努力取得的。尽管已经离开,王建荣仍然会时常对妻子提起红石村。他说:“如果再回到红石村,那就是回家了啊。其实何处是家园,一个地方待久了,就是家。”(学生记者 李子欣 赵雪纯 学生通讯员 郭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