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机关人】卫瑾:乐做研究生教育的铺路石

时间:2022-06-13浏览:195

2010年,26岁的卫瑾成为一名研究生辅导员。2015年1月,卫瑾调入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十一年如一日,她以“不负时代、不负时光、不负岗位”的实际行动,坚持用心、用情和用力干事创业,深耕在研究生培养这片沃土,做好研究生教育服务的“活字典”,规范管理的“助推器”,内涵发展的“扩音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卫瑾也深谙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始终热爱着这份工作,乐做默默奉献的铺路石。

做学生的引导人

2010年,卫瑾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随即她有机会留在学院当一名辅导员。卫瑾在校求学期间受到了学院领导和很多老师的帮助,因而她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也想把自己所感受到的温暖传递给她的学生。对哲学院的归属感也让她和学生、老师、领导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天然地没有距离感”。四年的认真耕耘也让她获得了“优秀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十佳辅导员”等荣誉。

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做好服务。作为辅导员,她打交道最多的便是学生,首要便是做好学生的服务者和引导者,“必须先拎一条线出来,告诉学生什么是重要的”。哲学院的许多学生都是跨专业考进的,基础比较薄弱。而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都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难免对于以后的就业产生忧虑,对专业缺乏自信。“我当时工作的思路主要就是科研育人、实践育人。”为了让学生们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能学有所为,卫瑾绞尽脑汁,和同事们想了很多办法。他们首创“南湖国际论坛”,邀请了北大、人大等很多985高校的学生到学校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创办学术宣讲赛,让学生们自己做老师,在台上阐发观点、回答问题,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分析能力;带领学生做调研访谈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访谈和问卷设计中去,形成的新闻报道也在《长江日报》等媒体上登载。

与学生的相处中,更有一种亲情在他们之间流动。2012年,在她还怀着身孕的时候,学院里一个女孩离校出走了。那个女孩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忙于生计,对她缺乏关心。与男朋友的分手让她遭受到了打击,伤心之下竟悄然出走不知所踪。卫瑾挺着孕肚来到她租房的小河西村,在条件杂乱的城乡结合部住着,和女孩的母亲一起拿着照片一个网吧一个网吧地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总算追寻到了一丝踪迹。但女孩并不常出现在这个地方,她们只能长久地等待,盼望女孩能再次出现在这里。直到整整一周后,女孩终于进入她们的视野。她觉得这段时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将这段经历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做规范的执行人

卫瑾始终坚信规范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在担任辅导员期间,她就把控好研究生会、党支部和班委会这三驾马车的方向,划分责任田:研究生会负责创建学院的品牌活动;党支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班委则负责好班级团结稳定,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奖助评定等工作。工作细致到每一个负责人,才能顺利开展。进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后,卫瑾也协助研究生院进行了很多规范化管理。近年来国家严抓学术不端的问题,而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型的人才,其学位论文的质量是他们学术成果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学校必须要把好的“出口关”。为此,卫瑾积极探索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机器检查的办法,与校外公司合作,将制度与科技结合起来,大大减轻了导师和学位办审查的工作量,提高了学位论文审核的效率,也促进了论文质量的提高。

对于各学院提交上来的学位点申报材料,她总是细致地阅读,进行完善和改正,将上级文件的精神贯彻进去。“国家要求是什么样子的,材料要求它的重点在哪里,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研究和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这都是需要一一把控的。”“我还是希望做一个专业化的学位办主任,我希望我也懂得学校的学科布局,每个学科的特点我还是要了解的,可以在某些时候跟他们探讨一下。”为此,卫瑾每个假期都会买一本研究生教育的专著来读,坚定不移地要做一个专业化的管理者,做学院和导师最好的参谋和助手。

做实践的宣传人

卫瑾始终勤恳地开拓宣传的渠道,将取得成功的良好实践提炼成指导下一次行动的方法。认真总结中南大研究生产学研基地建设与社会实践活动特色,被《湖北学位网》《湖北高校思政网》刊载;2020年起,为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导师与学位管理工作,在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部署下,她完成15期学位论文进展周报,负责组织推出9期《同战“疫”,不孤“读”——导师指导》宣传专栏,将被隔离在偏远山区的老师们的声音传达给惶惶不安的学生;推出4期《线上云答辩,毕业不延期》宣传专栏,写下自己关于线上答辩的感受,相关工作也被新华社湖北分社报道;每周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解决并整理成工作周报,将各个学院疫情期间好的做法传播开来,尽力让学生感受到被回应的温暖,知道被分散开来的他们并不孤单。

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中南大结合优势学科和学校性质,提出了融通性、创新型、开放式人才。为了实现人才的全面化发展,卫瑾开设“访学札记”专栏,邀请我校历届公派留学出国的博士研究生撰文交流,总结派出人的所学,也让后来者了解海外访学的过程,其中有两篇被《中国研究生》杂志刊发;负责组织协调,邀请优秀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在学校官网和校报推出“立德树人导师论坛”“立德树人优博论坛”等专栏,20位导师“立德树人”系列视频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展播,展播数量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严谨的作风也被卫瑾延伸到了待人接物中。面对此次采访,她颇有些“严阵以待”的味道,提前整理好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帮助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老公开玩笑说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地球离了我就转不下去了,因为我总是在办公室加班,很晚才回去,但我是真的热爱并珍惜这份工作。”这样的她,秉持“你若笃定,世界便不浮躁”的信念,在研究生教育这块田地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默默地耕耘着。(学生记者 李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