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歌,女,中共党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19级本科毕业生、2023级硕士研究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五批法律实习生”,于民事审判第二庭实习,经考核获评“优秀法律实习生”。获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等。所撰写论文《税收返还请求权时效规则的优化》获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年会论文三等奖、《数字时代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的法理分析与实现路径》获湖北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三等奖、《股权代持协议无效的法律后果分析》获广西商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优秀奖、《基于比例原则的上市公司股权代持协议效力认定研究》获湖北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优秀奖。主持“告别公约——生前预嘱法律服务先行者”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湖北省赛银奖;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二等奖、湖北省翻译大赛省级优秀奖。被评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本科优秀毕业生、模范团干、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法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
作为经济法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努力建强支部战斗堡垒;作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在经济法领域取得多项省级获奖成果;作为最高人民法院优秀法律实习生,在最高法律殿堂参与司法裁判全过程;作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银奖项目负责人,其“告别公约”项目正致力于推动生前预嘱法律服务标准化进程……六载晓南湖畔求学生涯,张怡歌的成长历程,以共产党人的忠诚底色、学术探索的理论深度、司法实践的务实笔触、创新开拓的人文温度,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知识分子的治学精神和实践品格。
一、红色基因:青年党员的知行合一
在中南大这片传承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张怡歌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第一身份、知行合一。本科期间获评法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在校就读期间连续三年民主评议为优秀等次。硕士期间作为经济法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张怡歌构建“党建+专业”双融双促模式,组织开展“新《公司法》学习”系列党日活动。实施党建带团建,引导支部党员在科研学术、学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专业淬炼:最高人民法院的实践历练
经学院、学校、最高人民法院选拔,张怡歌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五批法律实习生”,于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实习,获评“优秀法律实习生”。在民事审判第二庭实习期间,张怡歌深度协助办理股权转让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商事案件十五件,辅助法官草拟审查报告、裁判文书等百余篇,其中篇幅最长的一份审理报告达到十万余字。实习期间,她全身心投入实习工作,希望在商事审判实务工作中不断精进自己,将青春投身于法治实践中,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她所在的审判团队评价她,“协助办理案件时,梳理事实与法律完整清晰、汇报与草拟文书逻辑严密。事不避难,对于疑难复杂的案件迎难而上,仔细钻研。”“兰质蕙心,彬彬有礼,专业扎实,认真负责,成绩显著!”
三、学术深耕: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学术上,张怡歌积极关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具体问题,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她关注实践中纳税人溢缴税款的退还问题,撰写论文《税收返还请求权时效规则的优化》;面对数字时代劳动者“休而不息”的问题,撰写论文《数字时代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的法理分析与实现路径》;她持续研究股权代持协议无效的法律后果问题,所撰写论文《股权代持协议无效的法律后果分析》获广西商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优秀奖、《基于比例原则的上市公司股权代持协议效力认定研究》,四篇论文均获得省级法学会学术年会论文奖项。扎实的学术探索与深耕使其成为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获得者。
四、创新实践:守护生命的最后一程尊严
张怡歌与团队成员共同发起并完善“告别公约——生前预嘱法律服务先行者”项目,该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湖北省赛银奖。两年来,张怡歌与团队成员开展多方调研,聆听实践之声,听取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医院、律所、公证处等多方建议;走访深圳、武汉等10余座试点城市,开展20余场科普宣讲和公益咨询。希望能帮助即将踏入新旅程的人们以法律保障生命的尊严,共赴“爱和尊严”之约。
五、多元成长:在跨界融合中开启法律人新可能
在经管法融通的中南大,“复合式成长”贯穿张怡歌的求学历程。她本科时辅修会计学专业,希望以不同学科的融合打开视野;曾担任法学院新闻中心主任,三年的新闻宣传工作使她敏锐与理性并存,数次被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曾担任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的助理,高效完成行政辅助工作,被评为“优秀助理”;怀着对“信达雅”翻译的向往,在不断探索中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二等奖、湖北省翻译大赛省级优秀奖。
在中南大成长的六年时光,张怡歌既有剖析复杂案情的冷静理性,又怀守护生命尊严的细腻温情,更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追求,展现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知识女性精神风貌,坚持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