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媛,女,汉族,中共党员,本硕博均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连续2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湖北省首批“研究生党员标兵”,校优秀研究生标兵。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双学士学位,担任“科廷中国学联主席团成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三十八届研究生会执行主席,连续六年获评一等奖学金,CFA全球投资分析大赛校内赛一等奖等奖项,获评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学术节先进个人、优秀研究生干部、“文澜论坛”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发挥“科研+实践”双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研究,探索国企高质量发展途径,累计发表SSCI、CSSCI等论文9篇,参与国家级课题4个,完成调研报告4项,主持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项目2项。
坚定理想信念,做党的理论传播者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传播者,身处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在浓厚党建氛围感召下,从“科廷中国学联主席团成员”到“校研究生会执行主席”、从党员到研究生党员理论宣讲团骨干,郭思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使命担当。
作为研究生会执行主席,校研究生会功能型党支部的一员,她积极把研会的日常工作与功能型党支部建设有效结合,以党建作为研究生工作的思想指南和行动依据;秉持“学术为主体”的工作理念,组织开展系列“文澜”源动力学术活动,组织、策划3届研究生“文澜论坛”、58期“文澜大讲堂”、48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得到清华大学等146所高校支持,覆盖全校17个学院万余人次,营造浓厚科研氛围。
身为研究生党员理论宣讲团骨干,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铸自身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同时,赴商洛市小岭镇金米村、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走访调研,寻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考察足迹。她参与湖北省社科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研究、接力国家级示范项目《读懂中国》微视频录制、准备《青春礼赞二十大》宣讲、累计参与学习万余人次。致力于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南大落地生根,引导研究生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奋进新征程,诠释新青春。在2022年毕业典礼上,作为唯一的在校生代表发言时,号召大家秉承中南大红色基因,意气风发地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潜心科研攻关,做科研报国排头兵
作为青年研究生,郭思媛深刻认识到,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重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著名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孙贤林教授,财政部“会计名家”张龙平、唐国平、张敦力、张琦教授的引领与感召下,充分利用会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特色优势,积极践行“科研报国 经世济民”的学术追求,她勇于创新,努力奋进,专业能力精益求精。专业课程上不断严格要求,学术研究上不断积极进取。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她主持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项目2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影响机理研究》《管理会计体系推进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研究》等课题4个,服务数字经济建设、管理会计的经济发展重要战略目标,项目与课题均已取得相应学术成果。以调查研究为抓手,争做科教融合、产学协同先锋。撰写论文《我国村财乡管财务模式的优化路径:基于调研数据》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为提升乡村财务水平、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社区建设建言献策。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调研报告及管理会计案例十余项,共计十万余字。她以《Supplier concentration and corporate carbon emissions》、《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等为题,累计发表SSCI、CSSCI、人大复印转载等论文9篇。
践行知行合一,做调查研究先锋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郭思媛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好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安全的指示,聚焦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积极参加基层财务政策、人居环境、社区建设等乡村振兴课题3项,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郭思媛听党话、跟党走,积极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了解基层治理,形成《村财乡管制度的实施现状和优化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果调查与研究》调研报告3个,共计五万余字。